光伏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十三五”期间将迎来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具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及高端装备等特征,发展光伏产业不仅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抓手,也是实现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将迎来持续稳定的增长,仅电站投资就需要一万亿。
大力补贴,推动整合,重拳整治弃光问题
开展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申报工作,调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清理拖欠补贴问题。严控准入条件和技术指标,推动产业内整合,培育行业龙头。调整电站指标,有望年内出台全额保障收购政策,缓解弃光问题。
全产业链盈利状况好转,利润格局
光伏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成本进一步下降,多晶硅生产综合成本已降至9万元/吨,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8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元/瓦以下。产业链的利润格局呈现如下分布,电站运营>设备、配件和辅料生产>电站建设>组件生产>晶体硅生产。
关注电站运营商和领先组件(电池)生产商
单晶硅组件生产企业、分布式系统建设和运营商更加值得关注。但在具体投资过程中,组件类企业应特别关注技术进步的后劲和产能规模,电站运营类企业应特别关注所在地区的电力供需局面和电网建设程度。
目 录
一、产业政策... 3
1.发展目标. 3
2.电价补贴. 4
3.产业整合. 6
4.“弃光”问题. 7
5.小结. 7
二、产业现状... 8
三、产业链分析... 9
1.晶体硅生产. 9
2.组件生产. 11
3.电站建设及运营. 14
4.设备、辅料和配件. 16
5.小结. 17
四、投资机会分析... 18
附件一 各省市光伏补贴政策... 20
附件二 行业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 26
附件三 行业内股转系统挂牌公司的财务指标... 27
一、产业政策
我国的光伏产业属于政策驱动、政府培育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光伏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光伏产业的短期发展速度深受国家上网电价调整的影响。为保障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着力解决补贴落实、弃光等问题。
1.发展目标
根据《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年均新增214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显著扩大,形成西北部大型集中式电站和中东部分部式光伏发电系统并举的发展格局。
![2016年光伏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16年光伏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图1 “十三五”光伏装机展望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世界展望》、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整理。
“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将呈现向中东部和向分布式倾斜的特点。全面推进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逐步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BIPV)。如国家计划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沿岸和珠三角经济区等省区建设10万千瓦级的国家级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50个;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区推广建设光伏新村100个。同时,有序开展光伏电站建设,西部地区电站强调本地消纳,适度增加外送型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同时在中东部地区,结合土地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适度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表1 “十三五”光伏装机容量目标 单位:GW
| 2015 | 2020 | 年均增长 |
集中电站 | 37.12 | 80 | 16.6% |
分布式 | 6.06 | 70 | 63.1% |
资料来源:《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2.电价补贴
光伏产业是典型的非完全市场化产业,政府补贴这一非市场化因素对光伏产品需求规模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光伏在各类电源中成本较高,见下表:
表2 各类电源的LCOE计算 单位:元/千瓦时
| 固定投资 | 运营 | 燃料 | 合计 | 上网电价 |
煤电 | 0.1170 | 0.0090 | 0.1963 | 0.3223 | 0.3-0.5 |
气电 | 0.3511 | 0.0208 | 0.5000 | 0.8719 | 0.8-1.0 |
核电 | 0.2809 | 0.0300 | 0.0053 | 0.3162 | 0.43 |
水电 | 0.1986 | 0.0083 | 0.0000 | 0.2070 | 0.2-0.4 |
风电 | 0.4681 | 0.0711 | 0.0000 | 0.5392 | 0.49-0.61 |
光伏 | 0.7513 | 0.1141 | 0.0000 | 0.8654 | 0.9-1.0 |
资料来源: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整理。
目前,国家通过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外的用电量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的部分予以补贴,明确补贴年限为20年。除此之外,各地也推出了补贴标准,,其中,浙江补贴力度最大,详见附件一。
表3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
| 类 型 | 上网电价(元/千瓦时)* | 补贴标准 |
集中 电站 | 一类资源区 | 0.90 (0.80) | 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 |
二类资源区 | 0.95 (0.88) |
三类资源区 | 1.00 (0.98) |
分布式
| 余量上网 | 余量该地区按燃煤电价 | 全电量补贴,0.42元/千瓦时 |
全额上网 | 按该地区的光伏标杆电价 |
|
注释:*括号外数字为2016年1月1日前备案并于2016年6月30日前投运的电站的上网电价,括号内数字为之后备案或投产的电站的上网电价。
目前电价补贴存在申报程序繁琐、资金调配周期长的问题。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程序是:由地方财政、价格和能源部门初审,经国家财政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家审批,然后再由中央财政拨付至地方省市县区级财政,继而发放至发电企业或由电网企业代付。从申报到公示结果一般跨时一年,加上申报等待及资金拨付时间,实际周期会更长。
表4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发布情况
| 组织申报 | 目录发布 | 要求投运 | 累计补贴 | 同期未补贴* |
前四批 |
| 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 |
| 3.27GW | 13.08GW |
第五批 | 2013年9月 | 2014年8月 | 2013年8月 | 6.42GW | 19.68GW |
第六批 | 2016年1月 |
| 2015年2月 | 6.42GW | 30.7GW |
注释:*前五批同期未补贴是指目录发布时未接受补贴的装机容量,第六批是截止至2015年12月未接受补贴的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整理。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与三类资源区划分
资料来源:某电站可研报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已投运电站中实际获得补贴的占比不足20%,短期内难以根除拖欠补贴的问题,目前政策行为,只能缩小基金缺口,无法解决存量问题。由于近两年风能和光伏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可再生电价附加增长缓慢,累计可再生能源基金缺口已达500亿。尽管2016年1月日起,可再生电价附加调高至1.9分/千瓦时,可再生基金仍存在缺口。预计2016年,二三产业用电量将达到4.8万亿千万时,基金征收912亿,同期,可再生能源发电3500亿千瓦时,需补贴超1000亿,仍存在缺口100亿。
为减少补贴压力,“十三五”期间,上网电价及补贴将会逐年下调。主管部门已经提出了上网标杆电价随发展规模逐步降低的价格政策,根据《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的讨论稿,“十三五”期间第一和第二类资源区,上网电价逐年降低3分/千瓦时,第三类资源区逐年降低2分/千瓦时。虽然在最终稿上并未给出后续年份的电价,但是到2020年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0.7元/千瓦时)是已经确定的政策目标。需说明的是,电价下调针对的是新建电站,原有电站仍按建成时确定的上网电价执行。
3.产业整合
2015年以来,工信部侧重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启动实施“领跑者”计划,引导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工信部提出,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形成多家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先实力的光伏发电集成开发及应用企业。
表5 光伏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
| 单晶硅 | 多晶硅 | 薄膜(CIGS/CdTe) |
准入条件 | 16% | 15.5% | 11% |
“领跑者”计划 | 17% | 16.5% | 13% |
资料来源:《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和《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十三五”期间,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拥有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骨干企业将会扩产和兼并。按照“领跑者”计划电池组件的效率要求,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片的转化率要分别达到19%和18.5%,部分缺乏技术研发能力的小企业难以达到该标准,将面临生存危机。除逐年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外,政府还将利用“光伏扶贫”等项目[1],通过采购高效率产品,引导光伏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升级。
4.“弃光”问题
由于资源和负荷错配以及外送通道不畅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三北地区一直出现“弃风”和“弃光”问题。2015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累计弃光电量为46.5亿千瓦时,弃光率达12.62%,地区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省区,其中甘肃弃光率达到30.7%,新疆为22%。为此,主管部门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根据消纳和外送能力,确定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当前光伏电站项目由国家能源局每年初向各省(区、市)下发光伏电站年度建设规模,由各省(区、市)发改委自行确定集中式和分布式规模比例,采取公开评选、招标等竞争方式分配指标,对弃光限电较严重的地区,暂停下达该地区下年度新增建设规模指标。第二,赋予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优先发电权,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要求电网企业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同时根据国家确定的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全额收购规划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此外,可再生能源的保障性收购以外的市场交易电量部分也享有优先发电权。
![2016年光伏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16年光伏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图5 部分地区弃光率
“十三五”前期,我国用电负荷增长缓慢,“十二五”期间投资的火电和核电集中建成(近两年有建成潮),2017年前,电力宽松局面不会改观,“三北”地区的弃光问题长期存在,能否缓解依赖于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落实。“十三五”后期,固定投资增速回升带动用电量增速的回升,外送通道建设完成,以及光伏建设向分布式倾斜,弃光问题将会实质性好转(弃光率低于5%)。长期来看,“十三五”以后,储能成本下降,风光储结合,有望根本性的解决弃光问题。
5.小结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能源革命的重要时期。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建设生态文明,兑现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已经成为国家意志,未来还有持续的政策利好,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在“十三五”期间必会保持稳定的高增长。与“十二五”不同的是,年均增幅相对稳定(2000万千瓦左右),装机形式由集中电站为主向分布式为主转变,地区布局由西部为主向中东部为主转变。
根据现行政策,“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光伏标杆电价将逐年下调,2020年有望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但是短期内,补贴基金缺口大,发放周期长,覆盖比率低的现象难以根除。西北地区电站建设指标将会收紧,“弃光”虽有好转,但仍会存在。
二、产业现状
2015年,全球和国内光伏产业仍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全球多晶硅产量不断上升,总产量将达到34万吨,同比增长12.6%;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60GW,同比增长15.4%。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W。我国是首屈一指的光伏制造国和应用国,2015年多晶硅产量约16.5万吨,同比增长21%;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约15GW,同比增长40%,连续三年全球当年新增装机第一,累计装机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我国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分别占到全球的49%、72%和30%,仍旧呈现“两头在外”的特征,年产值分别为200亿元、2000亿和1500亿。
光伏产业分为晶体硅和薄膜两大路线,当前晶体硅路线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多晶硅具有相对优势[2]。本报告仅讨论晶体硅路线。晶体硅路线是指经过对金属硅提纯得到多晶硅,或直接铸锭切片(多晶硅),或先拉单晶再切片(单晶硅),然后制作电池。制成电池片后进行组件封装,再加上逆变器、支架和追日系统和电网接入系统等装备,最终建成光伏电站。
![2016年光伏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16年光伏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图4 光伏产业技术路线
资料来源: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整理。
光伏电站可分为集中电站和分布式系统两种,目前已集中电站为主,占光伏装机容量的86%。分布式系统是指企业与业主单位签订屋顶租赁协议,在业主单位屋顶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通过向业主单位收取电费和向电力企业,收取余电上网电费的方式获取收入。
光伏产业现已走出低谷,企业盈利能力好转,骨干企业基本已实现连续两年盈利。骨干企业成本进一步下降,多晶硅生产厂商能耗下降,综合成本已降至9万元/吨,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8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元/瓦以下。同时,光伏行业投资增长加速,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35.8%。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
光伏产业上游晶体硅生产和中游组件生产处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而下游的电站建设运营尚处于幼稚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目前,上游和中游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下游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资金一直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光伏产业的金融创新涌现。除银行贷款、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传统融资手段外,近两年又涌现了多种融资渠道,如融资租赁、信托投资产品、互联网众筹、互联网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和发行绿色债券[3],帮助解决光伏行业的投融资、收益和退出等难题。
三、产业链分析
本报告将光伏产业细分为晶体硅;组件(电池);光付电站建设运营;配件、设备和辅料四个环节,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产业结构;盈利水平;技术先进性;进入壁垒;新三板企业与代表性企业对比。
更多内容,请联系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中国昊华大厦C座1201室
电话:8610-58239118
邮件:paliu09@126.com